2017年7月22日---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秦民老师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究培训,通过聆听国内知名理论专家及教学研究专家的精彩专题讲座及对上海市和市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本次研修方案合理、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自全国20多个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聆听了上海大学教授顾骏、上海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秘书邹竑等知名教授的专题报告,参观了陈云同志故居。研修中既有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名师的指导、引领。对他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刘秦民老师的学习收获主要表现为:提高了一种能力,增强了两种意识,更新了两种观念。
提高了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要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身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
增强了忧患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忧患意识尤为重要。只有具有忧患意识的教师,他才会去积极去思考,努力的去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具有忧患意识的教师,他才具有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他才会去想办法去解决眼前的问题和困难;只有具有忧患意识的教师,他才会激发起内在的潜力,从而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增强了科研意识。通过此次研修,他深深地感到:教学与科研不是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者是统一的,是协同互补的,正所谓“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既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教育科研不仅不会挤占教学时间,而且还能“教研相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在研究活动中都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更新了教学观。更新教学观念,应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变:教师要从善讲、会讲、爱讲向指导学生愿学、会学、学会方面转变;课堂教学过程由让学生知道,掌握“确实如此”向指导学生探索“原来如此”方面转变;师生活动由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由“学服从教”向“教服从学”方面转变;教师备课时,从“设计一堂课”向“设计学生的一生”转变;教师要由教给学生“一杯水、一桶水”的知识观向教给学生自己汲水的能力观转变。
更新了师生观。教师要将真诚的爱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始终,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与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促进其人格不断成长与成熟,才是教师角色的价值所在。
今后刘秦民老师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将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反思教学实践,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