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广州中医药大学弘扬教育家精神工作方案》要求,健全学院教师培养体系,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夯实学院发展人才队伍基础,3月1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文楼403会议室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推进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林志彬主持,学院党委书记龚建文、常务副院长刘秦民、副院长曾庆娣、首批指导教师及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参加会议。
林志彬副院长就《暂行办法》向大家作说明,并强调,青年教师培养要以教研室为主体,指导老师应对培养对象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做到一人一案,定期总结及时反馈和改进,在两年培养周期内,全面系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刘秦民常务副院长表示,落实《暂行办法》,一要精准对接思政课教师培养要求,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二要健全双向激励机制,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学术交流等发展需求,充分激发其成长内生动力。
龚建文书记强调,制定并落实这一制度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指示精神、落实《广州中医药大学弘扬教育家精神工作方案》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学院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和提升青年教师素养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他还指出,教学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是立院之本、强院之基。落实好《暂行办法》能够充分发挥“传帮带”优良传统和教研室集体智慧,有效破解新入职教师“直接上讲台”带来的教学不规范等问题。构建起系统化的教师培养体系,激励指导教师履职尽责,从而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优”的良性互动格局,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持久动力。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青年教师强则学院强。学院要以《暂行办法》为抓手,把青年教师引领好,培养好。
参会人员围绕《暂行办法》就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分享体会和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青年教师表示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指导教师为榜样,勤学苦练,提高本领,站稳讲台,争做“四有”好老师,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摄影:刘鹏
审核:林志彬
审定:龚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