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视野与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化的今天,医学人文正成为推动医学创新与学术对话的重要纽带。如何将医学实践的人文关怀转化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如何驾驭SSCI/SCI期刊的写作范式,让中国学者的声音融入全球知识图谱?为探索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于5月14日18:30在人文楼403举办“岐黄•博思”青年学术沙龙第五期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医学人文与全球学术对话”,特邀护理学院谭益冰副院长从实战角度谈SSCI/SCI论文撰写与发表策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龚建文、副院长曾庆娣和学院20余位师生参加,沙龙活动还吸引了部分其他学院师生参与,活动由龚建文书记主持。
活动开始环节,谭益冰副院长系统介绍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医学人文领域的应用。她指出,SSCI作为全球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检索工具,覆盖哲学、心理学、公共卫生、护理学等多个学科方向,是学者展示研究成果、参与国际学术对话的关键平台。相较于自然科学领域的SCI,SSCI更注重社会现象与人类行为的交叉研究,这与医学人文关注的“健康照护中的伦理、文化与社会因素”高度契合。谭副院长特别强调,医学人文研究需打破学科壁垒,通过SSCI发表实现“本土问题国际化”。她以自身研究为例,如《脑卒中患者家属延迟决策的影响因素》等论文,均聚焦中国医疗场景中的现实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提炼普适性理论,最终发表于SSCI期刊。
在分享论文撰写技巧环节,谭益冰副院长结合多年经验,建议研究者从临床实践或社会现象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挖掘“真问题”,针对医学人文研究的特点,她特别提醒:“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结合是关键”。投稿策略方面,谭教授详解了SSCI期刊的选择与适配技巧,并通过学科分类、影响因子分区及审稿周期等指标筛选目标期刊。此外,她以《BMC Nursing》《Death Studies》等自己成功发表的期刊为例,解析了“精准匹配研究主题”“重视期刊近期热点”“优化摘要关键词”等实用技巧,并现场演示了学校图书馆的SSCI数据库检索流程,为师生提供了实操指南。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反响热烈。谭益冰副院长以“多看、多行、多思、多试”四词箴言总结科研心得。“多看”指广泛阅读前沿文献,捕捉学术热点;“多行”强调实地调研与数据积累,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需求;“多思”要求批判性审视研究设计,避免方法漏洞;“多试”则鼓励积极应对拒稿,从审稿意见中迭代提升。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龚建文对会议进行总结。他高度肯定了沙龙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并强调学院将继续以“全球视野、本土行动”为指引,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本次沙龙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发表策略,更深化了医学人文研究的价值共识,为学院后续科研工作注入新动力。
摄影:卓尔娜
撰写:饶宏珍
审核:曾庆娣
审定:龚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