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消息 · 林彬    2022/11/05      ·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前沿讲坛第一讲:“健康与疾病:人类学的基本视角”    2025/04/14      · [研究生教务]关于公布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第二阶段复试结果的通知    2025/04/13      · [研究生教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工作方案    2025/04/11      · [教学]挖掘校史红色中医药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校史馆举行集体备课会    2025/04/07
 
 
 首页 
 学院概况 
 新闻动态 
 规章制度 
 党建工会 
 师资力量 
 学生园地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招生就业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前沿讲坛第一讲:“健康与疾病:人类学的基本视角”

发布时间:2025-04-14      点击:[]

2025年4月10日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前沿讲坛”在人文楼102正式开讲。作为推动医学人文研究的重要学术活动,首场讲座邀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副院长余成普教授主讲,主题为“健康与疾病:人类学的基本视角”。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参加,讲座还吸引了其他学院对医学人文感兴趣的师生参与,会议由曾庆娣副院长主持。

                  

曾庆娣副院长对余成普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在致辞中指出,余教授长期从事医学人类学研究,在血液捐赠、器官移植等医学人类学领域有深厚造诣。她强调,医学人类学是医学人文联合研究中心推动学科交叉的重要方向,研究中心将依托余成普教授的学术引领,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医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本次讲座中,余成普教授以三个基础问题为导入,聚焦环境进化视角、作为民间信仰的传统医学、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疾病与治疗、作为社会批判的健康与疾病四个方面,对于现代医学与社会文化的启示进行阐述。

余成普教授重点分析了“疾痛”、“疾病”、“病态”三个关键概念,并对其进行三重区分,揭示了医学实践中科学与人文的张力。进一步探讨了现代医疗体系的八大核心问题,直指凯博文处理解释模式的八大问题,展现其对现代医学与社会文化的批判性启示。讲座还特别关注器官捐赠在不同文化中的伦理争议,并以凯博文的“解释模式”理论为工具,深入理解器官捐赠体现出的不同身体观、死亡观差异,进一步阐明了医疗决策不仅需要科学判断,更需考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冲突。

 

此外,讲座强调了健康不平等、疾病污名、疾病负担的不平等分配等问题,倡导回归到医学人类学“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文化性的连接及其微观机制”的根本任务上来,从宗教人类学的框架下解放出来,研究广泛的健康议题,主张从病人研究拓展到医院民族志。总之,余成普教授通过理论框架建构、跨文化案例剖析与当代社会议题结合的范式,系统阐释了人类学视域下健康认知的多元性、疾病阐释的文化建构性以及医疗实践的社会嵌入性。

在交流环节,现场互动环节反响热烈,与会师生就医学人类学议题积极提问,余成普教授深入浅出地做出解答。

作为医学人文前沿讲坛的首场活动,余成普教授从人类学视角对“健康与疾病”的解读,为师生提供了跨学科理解医学实践的新路径。讲座中关于文化差异与疾病认知的探讨,不仅深化了听众对医学人文内涵的认识,也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推动“新文科”与“新医科”交叉研究提供了切实的学术参考。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标志着医学人文联合研究中心在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医学人文创新性发展上迈出重要一步。该讲坛将持续邀请国内外学者,共同探索医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之道。

                                           摄影:臧茜 徐俊杰

       撰文:刘国昊 徐俊杰

       审核:曾庆娣

       审定:龚建文

下一条:[教学]挖掘校史红色中医药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校史馆举行集体备课会

关闭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Copyright(c)2015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人文楼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