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消息 · 林彬    2022/11/05      ·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龚建文讲授“思政第一课”    2025/04/25      · “同心执笔生命叙事 携手点亮人文征途”广州中医药大学叙事医学师资团队培养工作坊成功举办    2025/04/23      · 关于公布2025年度硕士研究生“揭榜挂帅”创新项目“医学人文”研究专项立项名单的通知    2025/04/15      ·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前沿讲坛第一讲:“健康与疾病:人类学的基本视角”    2025/04/14
 
 
 首页 
 学院概况 
 新闻动态 
 规章制度 
 党建工会 
 师资力量 
 学生园地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招生就业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同心执笔生命叙事 携手点亮人文征途”广州中医药大学叙事医

学师资团队培养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3      点击:[]

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5年4月19日至20日,首期广州中医药大学叙事医学师资团队培养工作坊“同心执笔生命叙事,携手点亮人文征途”在本校行政楼101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工作坊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科学技术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龚建文主持,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邱亚洪致辞,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教授、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创始人杨晓霖主讲,杨晓霖教授叙事医学工作室科研助理井坚刚老师辅助。参与本期叙事医学系列工作坊的老师和同学有近百名,分别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及校第一、第二和第三附属医院等单位。工作坊采纳启发互动式教学,师生讨论热烈,现场气氛宽松和谐,人文氛围良好。

 

邱亚洪副书记在开幕致辞时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的《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特别强调“以生动叙事展现医学本质,以身边榜样传递人文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5月31日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健康故事和医疗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有利于形成和谐温暖的医疗叙事生态。可以说,叙事医学是医学人文关怀落地生根的实践路径,举办叙事医学师资团队培养工作坊,既是对该方案的积极响应,也是用行动践行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一步。中医药学与叙事医学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慢性病管理、情志病调护等领域,叙事医学能够强化中医“因人制宜”的优势,使“辨证论治”从症状分析延伸到对个体生存境遇的整体关怀。我校在叙事医学研究、教育和临床实践上已开始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的探索仍处于多点突破阶段。研究团队与临床科室尚未形成合力,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整合,跨学科对话机制仍有待完善。这种发展不平衡的背后,恰恰凸显了凝聚全校共识、构建协同平台的重要性,叙事医学的深化不能仅靠个别团队的单点突破,而需要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到临床落地的全链条贯通。因此,我们需要在三个维度持续发力:一是构建《叙事中医学》以及《叙事中医药文化》的方法论体系,二是培养既懂叙事医学又懂中医精髓的复合型师资,三是建立联合院校与附属医院的实践网络。

邱亚洪副书记也对参与工作坊的师生提出两点期望:一是后续叙事医学系列课程引入我校后,必须注重《叙事中医学》的科学性、故事性和启发性,充分挖掘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叙事元素,这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生命线。二是无论叙事医学还是人文医学,都必须与临床实践保持密切联系。叙事中医学只有得到我校教师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认可和践行,才有生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新医科背景下,叙事中医学科研产出也同样离不开临床实践。我们既要抓叙事中医学的临床实践,又要抓叙事中医学的科研产出,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叙事中医学才有未来。

 

杨晓霖教授从医学发展的前三个重要阶段,引出循证医学时代遭遇的七大危机,提出叙事医学是体系性地化解这些危机的重要人文模式,倡导医科院校人文教学和课程思政中融入临床叙事思维、职业叙事素养等理念,让叙事医学成为高效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胜任力的复合型课程。杨晓霖教授进而结合中医药古籍文献和文化资源,围绕“叙事医学赋能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的落地和实施”“临床叙事思维与五种叙事回应策略”“叙事医院管理:从精益管理到价值共生”“叙事调节赋能医者幸福力提升和职业可持续发展”“三种叙事调解与医患危机化解”“叙事闭锁与医者心身全人健康”“平行叙事病例创作”“叙事医学赋能临床实践与科研产出”等八个主题展开工作坊。

 

根据杨晓霖教授对叙事中医学定义,叙事中医学的落脚点在医学,叙事是框架,也是核心关键词。叙事中医学旨在提升广大师生和临床一线医者的生命健康叙事素养和职业叙事能力,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提升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促进医学进步,促进医患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叙事中医学倡导有效陪伴、有效倾听和有效回应广大同事、医护同事、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核心关切,以期达到师生共决策、医医共决策、医护共决策和医患共决策,最终共同构建“医护患叙事共同体”。叙事医学视域下,医护患和患者家属将重新审视医学意义的“治愈”,切实感知“人际叙事连接”和“生命叙事统整”的重要性。

杨晓霖教授在工作坊中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列举大量通俗易懂的临床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叙事医学如何在新医科背景下助力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讨论热烈,学习效果明显。

 

在工作坊闭幕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曾庆娣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成立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联合研究中心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希望以此次叙事中医学培养为契机和起点,期待各位同事和叙事医学同道合力把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共同体建立起来。曾庆娣最后对学校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杨晓霖教授团队的精彩授课、各学院及附属医院的广泛参与、马院师生的保障工作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期待大家能学有所获和学以致用。

                                   摄影:莫春梅

撰写:严云山、杨兴升

     审核:曾庆娣

                                        审定:龚建文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龚建文讲授“思政第一课” 下一条: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前沿讲坛第一讲:“健康与疾病:人类学的基本视角”

关闭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Copyright(c)2015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人文楼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