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消息 · 林彬    2022/11/05      · 马克思主义学院“随•意”研究生读书会第4期顺利举行    2025/10/20      · 马克思主义学院“随•意”研究生读书会第4期顺利举行    2025/10/20      · “红场大讲堂”第九讲: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申报的心得体会    2025/10/20      · 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龚建文书记讲思政第一课    2025/10/16
 
 
 首页 
 学院概况 
 新闻动态 
 规章制度 
 党建工会 
 师资力量 
 学生园地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招生就业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红场大讲堂”第九讲: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申报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5-10-20      点击:[]


为破解学院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上的困境,切实提升立项率,以高水平科研驱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10月16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于人文楼102精准施策,特邀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楠教授做客“红场大讲堂”第九讲,作“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申报的心得体会”专题辅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龚建文、林志彬副院长、曾庆娣副院长及学院全体师生参加,讲座由曾庆娣副院长主持。

 

曾楠教授是思政领域成果颇丰的专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获评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并担任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科研方面,她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并荣获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奖项10多项。此次讲座,正是她基于丰富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与科研实战经验进行的倾囊相授。

讲座开始,曾楠教授系统阐述了社科课题申报的前期准备。她指出,选题认识上需注重“需要性”、“科学性”和“取向性”,即选题需符合社会发展、学科进展及国家政策需要,并做到“三个结合一个彰显”:结合个人前期成果、当前形势政策与学科前沿问题,彰显学科意识、理论自觉和现实回应。她同时列举了选题中常见的几大问题,如时代性不强、支撑薄弱、特色缺乏等。在申报工作的准备上,曾教授强调“学术积累”是成功的前提,并详细指导了如何通过确立研究聚焦、参与学术活动、研读经典文献与权威刊物来获得申报灵感、建构学术思想观点,并初步拟定详细至三级标题的研究思路与提纲。

 

在核心的“课题论证”部分,曾教授提出必须遵循一条清晰的“逻辑链”,即从“研究现状(为什么研究)”到“研究对象(研究什么)”、“研究思路与方法(怎么研究)”,再到“研究创新(突破什么)”和“研究目标(解决什么)”。她逐一剖析了论证中各环节的常见问题,例如研究现状罗列文献、缺乏流派梳理;研究内容逻辑断裂、问题意识不明、定位不准;以及研究方法简单罗列、参考文献权威性不足、话语文风口语化等。针对这些问题,她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必须明晰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从“谁在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何种成果、研究得失”五个方面全面把握研究现状;根据选题特性灵活运用“系统论”或“生成论”的奠基方式来建构内容,并确保论证语言精炼、专业、规范。

最后,曾楠教授结合近年高频词汇,对前沿选题方向进行了展望与透视。她列举了包括人工智能、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在内的十大重点领域,并针对每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课题示例。例如,在数字经济领域可关注公平正义实现路径;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可研究其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领域可探讨其文化形态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需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范式影响与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这些方向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学术前沿,为在座师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选题指南。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曾楠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就思政专项中学术观点创新的体现和思政课选题如何应对教材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她强调,学术观点创新是申报书的灵魂,需贯穿全文,在选题说明中,要清晰界定概念和问题指向;研究内容部分,通过逻辑链展示观点假设;避免空谈,结合教学实例实证。思政专项更重实践性,可描述具体教学模式,增强可信度。针对思政专项,她指出其更重实践性,建议描述具体教学模式,如教学观摩课的做法,以增强可信度。对于教材改革,不必过度担忧,选题应立足当前教学体系,例如将红医精神融入现有课程,聚焦实际问题如协同育人机制,突出实践成果。评审专家更关注项目的现实价值和应用性,而非单纯的前瞻性。

曾庆娣副院长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她指出,曾楠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深入剖析思政专项申报的精髓与关键,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于项目申报技巧的传授,更是一位成功学者宝贵科研心路与实战经验的凝练分享。

讲座结束后,龚建文书记与曾楠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他高度评价了本次讲座的指导价值,并代表学院诚挚邀请曾教授能将此类指导常态化,希望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关中,继续为我院教师提供宝贵的智力支持与专家辅导。

                                                        

摄影:刘国昊

                             撰稿:卓尔娜

                                     审核:曾庆娣

                                          审定:龚建文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随•意”研究生读书会第4期顺利举行 下一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龚建文书记讲思政第一课

关闭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Copyright(c)2015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人文楼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