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随·意”研究生读书会第4期在人文楼403室顺利开展。本期读书会延续科学哲学领域经典研读方向,聚焦托马斯・库恩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接力上期内容深入剖析第八至十章文本。本次读书会由谭志敏老师担任主持领读,2025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全体学生参与。
本次读书会以“精读+研讨”模式层层推进,研讨内容聚焦问题意识。首先由谭志敏老师提纲挈领,介绍章节核心框架并抛出重点研讨问题,为研读锚定方向。随后,由学生领读人陈禹曈逐章梳理内容脉络,帮助全员快速把握文本逻辑。紧接着,全体成员聚焦核心段落开展深度精读,结合上下文展开思辨讨论,同步梳理章节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谭志敏老师进行针对性点评,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局限、深化认知维度。
本次读书会由谭志敏老师开启研讨。谭老师先是内容进行整体梳理,随后针对每章重点设问,引导探究方向。紧接着,领读学生陈禹曈承接引导,对本次学习章节的核心段落进行逻辑拆解。随后进入同学分享环节,聚焦重点段落展开精细化解读。袁翰超同学补充了相关时代背景,并将文本内容与库恩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批判相联系,拓宽了研讨维度。庞子泓同学紧扣谭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文本分析,其分享直接带动全场深入探讨。王梓入同学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切入点,用生动比喻阐释了“范式转变”的过程。吴正权同学聚焦本章结尾段落,将讨论升华。秦如同学梳理出库恩将科学革命与政治革命类比的论证逻辑,进而推导出科学革命的本质与其必然性。胡文青同学带领大家细致分析可生成新理论的现象并得出结论:唯有“公认的反常”出现时,新理论才具备真正诞生的条件。徐菲儿同学指出新范式在逻辑层面具有进步性,而在历史进程中则伴随破坏性。张庭玮同学结合案例,讲解了库恩对逻辑实证主义观点的批判。贾紫琪同学回归本章开篇问题并以“不可公度性”为核心给出清晰解答。钟小燕同学延续王梓入同学的分享,阐释了科学革命后,科学家看待世界的转变。最后,陈禹曈同学以实例完整论证了科学革命的全流程,为同学分享环节画上句号。整场同学分享围绕库恩思想,实现了从“结构分析”到“动因探索”的深度挖掘,现场思辨氛围持续升温。
最后,谭志敏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与理论升华。谭老师首先高度肯定了同学们深入文本的阅读方法。随后谭老师以精炼的语言串联起每位同学的发言要点,带领全场回顾几个核心问题。过程中,谭老师多次强调文本中科学史范例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要结合科学史的范例来理解文本。同时,她结合自身参加前沿学术会议的感悟,抛出新问题引发同学深度思考。谭老师勉励同学们把书中智慧内化成自己的思维工具,并鼓励大家打破经典理论与前沿研究的隔阂,试着用经典思想分析前沿问题,让知识活起来。
摄影:徐菲儿
撰稿:陈禹曈、谭志敏
审核:曾庆娣
审定:龚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