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阐释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精神,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我院2025年11月13日在人文楼403会议室举办“思政课教学中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讲座。报告主讲者:罗嗣亮教授。罗嗣亮教授是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计划”新锐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讲座由刘艳红老师主持,林志彬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教师以及其他教研室部分教师参加。

罗教授的报告,首先从文化切入论述如何在日常思政课教学中实现价值引导。罗教授强调文化“四分法”即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文化背后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通过讲述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层次的文化,讨论其背后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思政课教学价值引导的主要途径。

其次,罗教授从实践性知识切入,论述如何在日常思政课教学中实现知识引导。与深刻的理论性知识相比,体现在中国特色行为文化当中的实践智慧一定是周全的、全面的。部分青年学生涉世未深或不愿社交,对其讲授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习近平等政治人物的社会实践智慧,补充教科书里讲不到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智慧,是绝大多数青年学生所需要的。
罗教授的报告内容务实,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最后,在互动环节,大家踊跃提问,就共同关心的“学生抬头率”、教学趣味性设计、学术前沿动态与课堂教学结合等难点,与罗教授展进行了深入交流。老师们表示从罗教授的讲座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受益匪浅,讲座对未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大有裨益。
林志彬副院长作总结发言。他特别强调,与其他几门思政课相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更应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切实做到常学常新、常讲常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思政课教师要以“八个相统一”引领思政课教学持续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摄影:梁晓雷
撰稿:刘艳红
审核:林志彬
审定:龚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