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晚,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随·意”研究生读书会第八期在人文楼403室如期开展。本期读书会继续围绕亚里士多德的核心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展开深入研读。以上期对“人类终极目的”与最高“善”的探讨为基础,本次会议向纵深推进,集中解析“德性”概念的内涵及其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理论脉络。读书会由冯裕强老师主持并领读,2025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全体同学参与学习。
领读学生王梓入首先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二卷第一至九节的内容做了系统回顾,随后聚焦本次研读的核心主题“道德德性”,在亚氏语境下通过梳理德性是什么,德性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德性,进一步探析以幸福目的论为前提的对德性的探析,并指出德性是适度的,选择的,符合逻各斯的品质这一重要观点。
随后,各位同学依次对关键段落进行深入解读:王梓入同学从“道德德性的获得”切入,指出亚氏强调习惯与实践在德性形成中的根本作用;吴正权同学围绕“实践的逻格斯的性质”,剖析了伦理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殊性,并指出中道原则是德性行为的理性准则;陈禹瞳同学则从“快乐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表征”出发,探讨情感教育在德性培养中的功能;庞子泓同学通过“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之辩,强调德性行为需具备知识、选择与稳定状态三个内在条件;张庭玮同学从“德性的定义:种”入手,阐释亚氏通过排除法论证德性属于灵魂的卓越品质;胡文青同学进一步就“德性的定义:属差”探讨“适度”作为德性的本质特征,并引发“是否存在天然的适度”之思辨;秦如与徐菲儿同学分别从“具体的德性引论”入手,逐步推进对勇敢、节制等具体德性的理解,并梳理德性表中不同情境下的中道要求;袁翰超同学在讨论中提出关键疑问,引导大家思考“为何理智德性不被视为适度”;钟小燕同学将亚氏的“适度”观与中国哲学的“中庸”思想进行对比,强调中道作为动态实践过程的特质;贾紫琪同学则从方法论层面总结“适度的获得”所依赖的三种途径。
在文本研读过程中,同学们就“德性是否可教”“中道是否具普遍性”“灵魂与德性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多轮交锋与深度思辨,现场学术氛围活跃。
最后,冯裕强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他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在文本细读与观点交锋中所展现的思辨活力,随后围绕“道德德性是否需要教导”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引导,指出道德教育不仅依赖言传,更需通过情境化的实践与体感来达成内化,从而启发大家进一步思考伦理知识的实践性本质与教化路径。本次读书会在深入的对话与反思中圆满结束。
摄影人:钟小燕 王梓入
撰稿人:王梓入 冯裕强
审核人:曾庆娣
审定人:龚建文